裸眼3D技术的几个主要困难

7月19日2011年7月14日,日本东芝正式发布了具有裸眼3D功能的F750笔记本电脑。

该产品的诞生不仅在笔记本计算机行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,而且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一个里程碑节点。

由于此裸眼3D笔记本计算机的发布,具有裸眼3D功能的电子产品已渗透到几乎所有消费电子领域,并且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受限区域,例如游戏机和DC / DV。

东芝在日本的12英寸和20英寸无眼镜3D电视广告效果图。

实际上,今年年初,正式商用的无眼镜3D电视已经出现在日本家电市场中。

它们是东芝推出的两款小型无眼镜3D。

电视(分别为12英寸和20英寸)。

但是,这两种产品的尺寸确实很小,因此很难被视为真正的主流产品。

在推出之后,它们并没有在彩电行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任何特殊的轰动效应。

那么,对于32英寸以上的平板电视更实用的普通消费者而言,哪些问题阻碍了裸眼3D技术的普及?裸眼3D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何?现在购买电视时,我们应该考虑升级到“裸眼3D”的因素吗?将来?本文将为您提供答案。

裸眼3D技术还存在“内部竞争”。

“裸眼3D”只是一个功能描述词汇。

如果进一步细分,则裸眼3D技术也可以分为几种完全不同的类型。

不同的裸眼3D技术具有不同的原理,最终的成像效果也有其优点。

可以说,裸眼3D技术本身仍在发展和变化中,还没有达到特别完美的水平。

当前,有两种常见且相对成熟的裸眼3D技术,一种是视差屏障(Barrier),另一种是双凸透镜(LenTIcular Lens)。

其中,显示面积较小的设备通常会选择前一种技术,而电视和显示器等较大的设备则更倾向于后一种技术。